區塊鏈方興未艾 全新的時代正在到來
2019-01-03
再過兩天,被稱為是“區塊鏈元年”的2018年就將過去。
這一年,“三點鐘”社群被廣為人知,各種區塊鏈峰會將這個行業的熱度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這一年,比特幣暴跌了80%,9成幣種陷入冬眠狀態;這一年,亂象橫生,喊單,跑路,罵戰,拉盤;這一年,交易挖礦興起,合約成為主流……
很多人說,區塊鏈只是一個偽命題,比特幣是史上最大泡沫。
但,這并不是全部。
同樣在這一年,巨頭們在加速布局,阿里將區塊鏈應用到了跨境轉賬,騰訊首張區塊鏈電子發票誕生……這一年,鼓勵政策陸續出臺,國內十幾個城市密集發布了區塊鏈政策,多部委相繼出臺了多項引導政策,正本清源……這一年,相關探索如火如荼,中國區塊鏈專利技術排名全球第一……
無論存在多少瑕疵,無論未來發展如何,2018年,注定是區塊鏈行業發展歷史上,不可磨滅的一年。
幣市混亂,但這不是全部
不得不承認的是,區塊鏈的火熱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比特幣的暴漲。一年之前的2017年底,比特幣從一串虛無的數字,史無前例的上漲到了2萬美金一枚。
正因為比特幣的帶動,不少其他幣種興起并流行。在巨大的財富效應帶動下,這個行業被廣為人知,又在缺乏監管的大環境下 ,混亂之至。
比特幣,在行業內被冠以“幣王”的稱號,這也足以證明它所處的地位。大多數普通大眾對于區塊鏈的認知源于比特幣,甚至在很多人眼里,信奉寶二爺所說,區塊鏈目前最大的應用就是炒幣。
不可否認,區塊鏈,這個因比特幣的火熱而被人廣為提及的概念某種程度上“走偏了”,這也令其一度被“污名化”。
尤其是在在過去很長的時間里被幣圈捆綁,炒作、騙局、泡沫、暴跌……某種程度上,談及區塊鏈,甚至被沾上了一層負面的色彩。
但必須明確的是,幣市的亂象并不能代表比特幣的未來,這個行業只會越來越成熟;另外,縱然比特幣是區塊鏈的最大應用,但它也并不能代表區塊鏈,區塊鏈不只僅限于此也不該局限在發幣和炒幣。
比特幣,這個存在了十年的事物,可以說很新興,也可以說已經很成熟。作為一個幣市的特殊存在,他是幣市漲跌的風向標,也是目前唯一一個達到了區塊鏈“去中心化”、“分布式”標準的幣種。在很多人看來,只有比特幣才是真正在全球范圍內達成共識的有價值幣種。
此外,需要指出且強調的是,包括比特幣在內,目前世面上所有的加密貨幣,僅僅只是區塊鏈應用的極小一部分。
人們所耳熟能詳的百度、阿里、騰訊等大型產業巨頭們,無一不是正低調布局區塊鏈,這些區塊鏈的應用場景,也貫穿人們生活周身,更在悄然改變著這個時代。
從這些角度和邏輯出發,并不難看出,目前在不少媒體宣傳和外界所理解的“妖魔化幣市”,并不是區塊鏈的全部,更加不能代表行業的發展方向。這些亂象,隨著政策規范的出臺,隨著人們對行業認知的提高,一定會煙消云散。
巨頭布局,加速落地
可以欣喜的看到,諸如百度阿里騰訊京東等互聯網巨頭紛紛嘗試并布局區塊鏈。
今年6月25日,全球首個基于區塊鏈的電子錢包跨境匯款服務在香港上線。港版支付寶AlipayHK的用戶可以通過區塊鏈技術向菲律賓錢包Gcash匯款。
第一筆匯款由在港工作22年的菲律賓人格蕾絲(Grace)完成,耗時僅3秒,而在以前需要10分鐘到幾天不等。馬云顯然對此業務布局很高興,Grace后來將她與馬云的合影并發布在臉書上。
2018年8月10日,深圳國貿旋轉餐廳開出了全國第一張區塊鏈電子發票。
深圳試點的全國區塊鏈電子發票,背后的主導者是深圳市稅務局,技術底層來自于騰訊,且項目得到國家稅務總局的批準與認可。
業內人士分析,如果這種模式未來能夠推廣到整個電子發票領域,并在中國各個行業進行普及,那么將對現有的財務、報銷流程帶來質的改變。
而且,在區塊鏈發票之后,區塊鏈技術勢必將會越來越多地被應用在稅務、政務等更多領域。
百度方面,通過多年的布局,其區塊鏈應用也已經涉足公司多個業務,擁有了游戲、云計算、智能合約、底層網絡、版權5個方向的區塊鏈產品。
匯款,發票,版權…這些和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領域,區塊鏈悄然之間被應用其中,無聲息的改變著人們的生活。
據國家知識產權局數據顯示,截止到2018年8月27日,2018年度世界主要國家的區塊鏈專利數為1300多件,中國年度公開的區塊鏈專利數已經達到了1065件,占比世界主要國家區塊鏈專利數量的77%,位居全球第一。
縱觀而言,在區塊鏈的布局上,幾乎可以發現每一家傳統互聯網巨頭的身影。
從技術儲備和資金實力上來看,偉大的變革往往都由巨頭公司去引領。隨著這些應用的落地深入,區塊鏈的未來也必將更加光明。
加強監管、正本清源
在巨頭們的帶動之下,區塊鏈技術的落地將不斷加速。而面對目前區塊鏈領域的種種亂象,政府部門也正在各個層面加強監管,正本清源。
早在2016年10月,中國工信部就發布了《中國區塊鏈技術和應用發展白皮書(2016)》;2個月后,區塊鏈首次被作為戰略性前沿技術、顛覆性技術寫入國務院發布的《國務院關于印發“十三五”國家信息化規劃的通知》。
而剛剛過去的2018年,則成為了區塊鏈政策出臺最為密集的年份。
1月底,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以下簡稱“互金協會”)發布了《關于防范境外ICO與“虛擬貨幣”交易風險的提示》。
8月24日,面對借區塊鏈之名的種種亂象,銀保監會、中央網信辦等部門再次聯合發布風險提示,警惕打著“金融創新”、“區塊鏈”旗號,行非法集資、傳銷、詐騙之實的違法行為,并在總結特征后,倡導民眾發現后立即舉報;此外,互聯網金融舉報信息平臺將“代幣融資發行”納入舉報了范圍。
地方政府則緊跟中央導向,以“規劃引導+財政補貼”的方式,推動區塊鏈技術應用的落地。北京、上海就作為先發城市,帶動著杭州、深圳、南京、成都、貴州、海南等地,形成了一幅區塊鏈城市版圖。
據統計,截至2018年10月,中國已有31個省市的政府部門,發布了扶持區塊鏈正向發展的政策性文件。此外,“資本支持+產業園落地”也是各地政府落實政策的2018新動作。
幾乎貫穿整個2018年,幣圈每隔幾個月就吹起的一系列“創新模式”,也從未躲過監管部門打擊亂象的重拳。幣市、礦圈、鏈圈,凡是涉及到“幣”、“亂象”,凡是可能帶來金融風險的環節,通通處于監管的重重包圍之下。
密不透風的嚴監管,讓亂象叢生的區塊鏈投機市場進一步得到遏制,也讓2018年的區塊鏈行業由年初的“甚囂塵上”逐漸轉變成下半年的“低調務實”。
回望2018,關于區塊鏈的爭論從未停止,有人說他只是一個偽命題,有人說是一場革命,也有人說區塊鏈思想與技術,它不是革命,也不顛覆,也不取代,而是一次偉大的實驗。
無論如何,幣市返璞歸真,巨頭低調布局,政策保駕護航,有理由相信,諸如過去一年中,“發幣即暴富”的圈錢游戲將不復存在,“千幣歸零”的場景將成為歷史。
西安軟件開發、西安APP開發、西安軟件外包、西安軟件開發、西安網站建設、電商軟件開發、社交軟件開發、直播軟件開發、西安網站制作、西安區塊鏈開發
縱然無法證明,但同時也無法證偽。區塊鏈,正朝著正規、實用、健康的方向發展,冥冥之中無不昭示著,一個全新的時代正在到來!
2019 年,有什么會改變我們的科技生活?
2019-01-03
2018 年手機市場經歷了快速的洗牌,我們能夠看到新技術層出不窮,跟不上技術發展節奏的廠商相繼被淘汰。手機廠商追求創新技術是我們消費者愿意看到的景象,這也不禁讓我們對 2019 年有了更大的期待。在今年,會有什么來改變我們的科技生活?
1999 年 3G 誕生,PC 互聯網時代到來,BAT 就是 3G 時代的結果;2009 年 4G 出現,催化了移動互聯網,一大批互聯網企業誕生;2019 年 5G 即將來臨,新的紅利開始了。
如果說 3G 和 4G 改變了人和信息的關系,那即將到來的 5G 會改變什么?
會改變人與一切事物的聯系,達到萬物互聯的高度嗎?
按照高通的說法就是,5G 將改造精細化農業,靈活制作,智能物流,無人駕駛,協作工作空間,無人機運輸,沉浸式娛樂,可持續發展的社會等等。大方向是這樣沒錯,但距離我們普通消費者都比較遙遠,我們感知最深的還屬智能手機。
去年下半年,各家都在喊 5G 手機,可這并不是喊喊口號就能做出來的,5G 的核心技術在于芯片,包括計算、儲存、控制、基帶等一系列產品,從目前 5G 發展的進度來看,高通還是占領了一定的優勢,首款商用 5G 芯片已經發布,估計在今年第二季度就能用在手機上面;華為有自己的技術底子,在今年中期會推出首款 5G 手機;聯發科、英特爾和展訊在這方面就要慢一步,得到今年年底才能推出可商用芯片。而在手機廠商方面,要想早日加上 5G 的標簽,還得看芯片廠商臉色??斓脑捲诮衲甑谝患径任覀兙湍芸吹?5G 手機上市了,大批量上市還等到年中之后。
其實 5G 的口號喊得那么響,5G 手機對我們消費者來說有什么實際性質的好處呢?其一是享受到更快的網絡速度;其二則是對高速數據吞吐有要求的 VR/AR 等會普及開來;其三是「云」這個概念會有實質性的產品出現。
去年是國產手機拍照效果大放異彩的一年,多樣化的三攝甚至四攝已經層出不窮,AI、超廣角、逆光自拍、微距、美顏美體相機、超級夜景等,大家在尋找差異化的道路上各顯神通。而當手機攝像頭拍照素質發展到了一個瓶頸期的時候,下一個突破點會是什么?
更強的 sensor?更好的拍照素質?不再是拍照相關了,答案應該是視頻。
手機不再是單純的溝通工具,早已演變成社交工具。3G 時代,人們用博客來記錄生活,4G 時代人們用圖片來記錄生活、分享生活,那么在即將到來的 2019 年,在 5G 的大潮之下,視頻即將取代圖片的位置,也就是逐漸流行的 vlog,成為主要的生活記錄方式。所以,手機的視頻拍攝效果將面臨更大的挑戰。
人工智能高度依賴海量的數據來進行「訓練」和「推斷」,訓練過程是在已有的數據中學習并獲得某些能力的過程。推斷過程是面對新的數據,使用獲得的這些能力完成特定任務的過程。
受制于芯片計算能力,在我們熟知的智能手機領域,比如常見的 AI 攝像頭,它執行的只是「推斷」這一過程(如場景識別),需要更大計算能力的「訓練」交由云端完成。目前大部分人工智能設備的工作模式都采用云端和設備配合工作的模式,在云端「訓練」神經網絡,在設備上進行「推斷」。當然啦,未來的發展模式肯定是提高設備的計算能力,讓更多的計算工作在本地高效地完成,與此同時我們也能看到蘋果、三星、華為等廠商都在研發推出專門適應 AI 的芯片產品。
可以預知在接下來的 2019 年,我們將會看到更加靈動的智能語音助手,更加聰明的攝像頭,人機交互將有更好的體驗。
那么在 2019 年,我們就能跨入 AI 世界了嗎?其實還早著呢,截止到目前這個時間點,人工智能都還處于「嬰兒期」。主要原因還是硬件技術達到了瓶頸,業內的說法是“馮·諾依曼”瓶頸,簡單來說就是 AI 芯片中需要儲存和處理的數據量非常龐大,訪問儲存器的速度無法跟上運算器件消耗數據的速度。還有就是“CMOS 工藝和器件”瓶頸,雖然說 10nm 芯片已經普及,7nm 芯片已經量產,但越往下提高集成密度將會越來越困難,這意味著我們需要突破傳統計算體系,尋找新的解決方法。
傳統屏幕技術發展這么多年,無論是亮度、色域、色準都已經很完美了,那么下一個革命性的改變會是什么?
我想應該是柔性屏,柔性屏是柔性電子在顯示領域的一次重大技術革新,它的制備成功給了所有界面顯示的可能。這意味著,你能觸碰的任何地方都可以做成顯示器,可以操控輸入與輸出。此前的一些小眾產品比如 LG G Flex 并不能算真正意義上的柔性屏,直到 iPhone X 再次將柔性屏帶回公眾視野。就在去年,實際可用的柔性屏手機 FlexPai 已經出現在我們面前。
從各屏幕廠商時不時透露的消息來看,在 2019 年,會有更多使用柔性屏的產品面世,而一旦柔性屏開始商用,第一個顛覆的就是智能手機。這一點我們在三星、華為、聯想,努比亞展示的概念產品就能看到,接著就是各種可穿戴設備,然后是各種形態的家電、醫療、教育產品,電子產品的使用體驗將會到達一個新的高度。
2018 年,手機的解鎖方式由傳統指紋識別轉向人臉識別和屏下指紋識別,而推動這一轉變的并不是因為個人對手機安全性的需求,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為了追求更純粹的全面屏又不能破壞原先良好的用戶體驗而誕生的新技術。
目前大家都趨向于更極致的全面屏,需要在前面布置器件的人臉識別方案反而逐漸被冷落,屏下指紋識別成為主流發展方向。屏下指紋識別分為光學屏下指紋識別和超聲波屏下指紋識別,目前光學屏下指紋識別已經進行了一次更新迭代,其識別速度和識別率已經能夠滿足我們日常使用,而且產業鏈配套完善,相對成本也更低。
超聲波屏下指紋識別已提出多年,利用回波強度識別指紋,優點在于其穿透性更強,能夠進行深層的皮下指紋識別且能夠辨別活體,因而方案的安全性更高;此外,從理論上來講,超聲波方案不易受到油漬和水漬以及強光的干擾,因而解鎖更加穩定可靠。但受制于屏幕,只能搭載柔性 OLED 屏。
受到用戶習慣和使用便捷性的影響,加上方案成本和技術成熟度,在 2019 年智能手機識別領域,屏下指紋識別依然會是主流,至于有著更好使用體驗的全屏屏下指紋識別,則還需要更長的時間。
對于 2019 年,我們應該期待并感到興奮,因為那些我們之前稱之為概念的東西已經不再遙不可及,我們每一個人都是這個時代科技發展的見證者,因為在不知不覺中我們的生活方式因科技在慢慢地改變。
你的生活被科技改變了嗎?也來留言談談你的感受吧。
如何看待互聯網反壟斷新挑戰不斷涌現?
2019-01-03
人工智能或將參與壟斷定價專家分析
近日,南都大數據研究院反壟斷課題組發布了首個《中國互聯網行業競爭與壟斷觀察報告(2008-2018)》(征求意見稿)。通過40個樣本案例分析互聯網行業的競爭特點和趨勢,對于當前的反壟斷執法提出建議。
隨著互聯網行業迅速發展,壟斷已經成為一個無法回避的話題?;ヂ摼W發展應該保持怎樣的競爭規則才能保持最佳態勢?此次發布的觀察報告和業內專家對此進行了深入分析。
應包容謹慎對待互聯網并購
觀察報告認為,反壟斷法實施的這十年,也是中國互聯網行業“水大魚大”、急劇發展的十年。在此過程中,中國互聯網行業逐漸呈現出寡頭競爭的特征?;ヂ摼W大生態圈層面,BAT(阿里巴巴、騰訊、百度)“三足鼎立”格局在一段時間內相對穩定;互聯網各細分領域中,寡頭競爭的趨勢日趨明顯,在此過程中,BAT還成為各細分領域形成寡頭競爭格局的重要推力。
“根據2018年統計,我國在全球20個互聯網大企業中占了9個?;ヂ摼W給我們每個人帶來了較大的社會福利,像我作為一個消費者,比如說滴滴、微信紅包,我覺得都不錯。尤其是互聯網金融、電子商務平臺,對我國經濟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互聯網市場可能也存在一些問題,比如說可能存在著壟斷趨向,在這種情況下,怎樣減少互聯網市場的壟斷,成為人們特別關注的問題?!敝袊缈圃悍▽W所研究員王曉曄說。
作為研究反壟斷的資深學者,從競爭政策方面,王曉曄比較關注算法的定價問題。
“關于算法,一般大家考慮到的問題就是,如果一個行業已經有一個企業成為領先者,那么其他經營者會使用領先者的算法,或者是不同經營者的算法,算法本身也會不斷調整,最后可能會導致一種默契。另外在相同算法里面使用的數據,如果包括了競爭者、競爭對手的數據,那么使用同一算法的企業,在價格方面存在一致的問題。我覺得現在的問題,人工智能控制價格的能力可能會超過人們預期,人工智能通過深度學習,在人們還沒有意識到的情況下,可能價格就已經出現了協調。這種價格協調,從計算機里面發現不了相關證據,競爭對手之間也沒有召開過會議,在這種情況下,執法機關如何從算法共謀的角度來尋找這些企業違法的證據,是今后面臨的一個問題?!蓖鯐詴险f。
中國政法大學民商經濟法學院副院長劉繼峰教授認為,可能在壟斷協議這個問題上算法會最先表現出來,但是算法在技術上可能會延伸出一個主觀條件或者叫主觀要素,也就是到底要不要使用的問題。
“因為算法本身是一門技術,在互聯網應用過程中其又有自己的特點。我們在認定壟斷協議的時候一般有一個共謀,那么如何認定算法共謀,這可能是我們在進一步實踐、立法過程中要關注的要點?!眲⒗^峰說,隨著互聯網行業并購日益普遍,互聯網平臺的規模也越來越大。
“有的互聯網企業已經不再是一個單一產業,而是呈現出生態化發展態勢。有些大型互聯網平臺可以為很多企業提供經營機會,參與市場競爭?;ヂ摼W平臺已經是不再局限于互聯網本身的發展,而是帶動了醫療、教育、體育等很多行業。此外,通過線下和線上的融合,給人們提供了像共享單車、網約車、快遞、外賣等等很多服務?!蓖鯐詴险f。
對于互聯網平臺的規模,王曉曄認為,互聯網平臺是不是越大越好,或者互聯網平臺的規模是不是應該有一個界限,在這方面目前還得不出一個確鑿的結論。“我個人認為,因為互聯網規模越大,價值就越大,我們應該對互聯網企業并購持一種包容、謹慎的態度,在互聯網市場并購方面要考慮限制競爭的問題?!?/span>
數據競爭成為未來發展趨勢
南都大數據研究院反壟斷課題組研究人員通過40個相關案例得出結論認為,數據競爭已成為趨勢。比如菜鳥和順豐的物流數據糾紛、華為與騰訊微信的數據糾紛等??梢灶A見的是,數據實際上也將逐漸成為企業競爭的關鍵,有關數據的糾紛,未來一定會更加頻發。
觀察報告提出,當互聯網企業或平臺掌握了行業海量數據后,形成行業壁壘并利用大數據形成市場支配地位,是否將損害用戶權益、限制行業創造力?
觀察報告還認為,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來自互聯網、物聯網、傳感器和各種渠道的海量數據已經成為企業重要的核心資產。數據在商業活動和市場競爭中的價值愈發得到行業認可,各行各業也加大對數據的投入和應用。一個共識似乎逐漸形成:未來企業之間的競爭是數據競爭。
“從市場競爭角度來說,數據開放是最有利的,但是因為數據本身有價值,從市場競爭角度講,企業也有動機限制開放數據??偟膩碚f,數據對人工智能算法特別重要,大數據成為互聯網并購的重點考慮因素?!蓖鯐詴险f。
“現在人們還沒有注意到,網絡平臺通過掌握的數據對平臺上的經營者進行剝奪的問題。具體來說,平臺經營者知道平臺內所有的數據,比如知道某個海淘商品是熱銷的,于是網絡平臺就自己來賣不讓別人來賣。這里面有一個很大的問題,那就是這種高質量的商業數據是怎么獲取的?網絡平臺上的經營者是花了很大力氣通過不斷試錯和市場研究,才終于發現這個商品受到客戶歡迎,但是這樣的數據卻被平臺截取了,網絡平臺也沒有為之付費,同時還把這一數據拿去用來跟產生數據的經營者進行競爭,我認為這是比較嚴重的問題?!北本┐髮W法學院教授薛軍說。
薛軍認為,在上述情況下,網絡平臺上的經營者很可能成為一個數據小白鼠。經營者自己經營試錯之后,有價值的數據被平臺拿走,這種數據剝削現象人們過去沒有注意到。“我們以前只關注到數據是怎么來的,但是反不正當競爭法與反壟斷法的相關規定應該得到重視。不能放任這些問題存在?!?/span>
劉繼峰認為,關于經營者集中的問題,尤其是涉及到數據、大數據經營者集中的問題,歐盟在這方面似乎走得更超前一點。因為歐盟對于數據的認識已經不僅僅是數據的用戶量多少,數據和數據之間的交疊度有多大,更多的是從數據的功能、數據功能的運用這樣一種角度來進行分析。比如,數據功能到底是指向渠道產品還是非渠道產品,然后進行相應的分析。
適應科技發展修訂反壟斷法
互聯網壟斷問題與消費者權益保護密切相關。
中國政法大學國際經濟法研究所副所長、競爭法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戴龍教授認為,在數字經濟時代要更多關注消費者權益保護。反壟斷法修訂一定要適應數字經濟需要,因為過去出臺的反壟斷法是工業經濟時代的產物。
反壟斷法修改如何體現出數字經濟時代的需要?戴龍認為,“我覺得一個重要考量就是消費者權益保護。來自社會各界的人士,不管你的身份是什么,實際上都有一個身份,那就是消費者。我真實感受到數字經濟時代消費者權益保護有待進一步加強,一些消費者權益正受到侵害。比如大數據殺熟,就是一個非?,F實的問題。在大數據時代,消費者幾乎是透明的。比如,網絡商家通過大數據將某個消費者歸為價格非敏感型客戶,這一定會導致這樣的消費者買什么東西都是貴的,這就是一種價格歧視?!?/span>
戴龍還介紹了自己的親身經歷,“我好幾次乘坐網約車,就感覺自己的權益受到了侵害。我出門的時候叫車是一個價格,回家時候每次都高了將近20元,這樣的算法肯定是對我造成了某種侵害,這個問題值得我們進一步探討?!?/span>
西安軟件開發、西安APP開發、西安軟件外包、西安軟件開發、西安網站建設、電商軟件開發、社交軟件開發、直播軟件開發、西安網站制作、西安區塊鏈開發
網絡平臺“二選一”也是一個備受人們關注的問題。觀察報告認為,“二選一”成為限制性競爭的一種重要表現方式。
觀察報告提出,對于“二選一”問題,業內呈現出兩種不同觀點。一種觀點認為,互聯網企業涉嫌“二選一”,屬于合同法、反不正當競爭法規制范疇;另一種觀點認為,“二選一”背后,往往是大企業濫用市場支配性地位,從維護整體行業競爭環境的角度出發,應納入反壟斷法規制范疇。
觀察報告在總結多數受訪學者以及業內人士的觀點時認為,應關注“二選一”問題中更深層次的影響:“二選一”的行為,直接使得互聯網行業內的頭部企業進一步加強自身在相關領域的支配地位;隨著市場集中趨勢的演進,當前更為隱性的“二選一”還體現在不僅要求商家在平臺中做選擇,甚至還會要求一些初創企業選擇站隊,可能會扼殺互聯網的創新活力。
金句、神梗、草根IP,背后有哪些商道?
2018-12-29
“來了,老弟?!?/span>
“好嗨喲,感覺人生已經到達了巔峰?!?/span>
如果你完全不明白這兩句話意味著什么,恭喜你,你可以擁有一個平靜祥和的人生了。而前一陣兒懂懂筆記周圍有不少朋友反映,已經被這兩句充滿魔性的網絡神梗洗了腦。更有朋友這一段時間連群里好友轉發的短視頻都不敢打開,唯恐里面突然冒出大嬸那充滿喜感的面龐:“來了,老弟”(作抓狂狀)。
或許,大家對于很多網絡熱詞(梗)并不陌生,無論是錦鯉、skr,還是好嗨呀和來了老弟……有些來自于民間達人的腦洞,有些則是網絡營銷戰役的產物。不過,今年與往年更為不同的是,文章開頭這兩個刷屏的神梗,除了捧紅了燒烤大姐和貴州小伙本身之外,更帶火了一眾改編創作的流量明星。
“養網紅,還不如造一、兩句網絡金句,那流量可實在多了?!闭f起霸屏的各版本“好嗨喲”、“老弟來了”,從事網紅經紀的張孟海感慨萬千。他所在的網紅經濟公司規模不大,扔到圈子里宛如滄海一粟,但是張孟海自稱是圈里最能琢磨的人。
“那些‘嘟嘟姐’、‘眉毛哥’一類的網紅臉其實不會有太長生命力,真正有流量的還是流行語?!斑@兩年來他的最大感悟,就是在圈內無論是經紀公司還是營銷機構,只要能挖掘出一、兩句霸屏的網絡流行語或者神梗,就能坐擁大半年的流量。
他的頭腦的確很靈活,從去年初開始,他就帶著一多半團隊力量從培養流量明星,轉移到了網絡金句、神梗的挖掘上面。
雖然沒有創造出“好嗨喲”這樣的經典,但張孟海卻分享了這個網絡江湖中不少耐人尋味的商道。如今在網絡營銷市場,沒有無緣無故的流行和火爆,很多現象級的“好嗨喲”背后,都有成體系的策劃與經紀團隊在運作。那么,我們耳熟能詳的那些網絡金句、神梗到底是如何煉成的?它們背后又蘊藏著哪些商業價值?
“如今的網紅很難養熟,一旦火了又會被挖角或是跳槽?!?/span>
提起過去兩年團隊培養過的部分流量明星,張孟海無奈地搖了搖頭。他告訴懂懂筆記,以前在泛娛樂行業,網紅的名氣就代表著流量,而流量則是各家機構的生存之本。
有的經紀公司選擇從0到1培養網紅,有的機構則選擇重金挖角,籠絡成熟的流量明星。部分脫胎于草根的民間網紅,甚至常常將“人往高處走”掛在嘴邊,一旦火了很難繼續在機構待到上半年以上。
“你知道那個眉毛哥小吳嗎?他原本是做房屋中介的,但是那個表情包火了以后,我知道的就有四十多家廣告、娛樂、影視機構跑過去要簽他,給的價格都不低?!睆埫虾M臉苦笑,坦言這就是狼多肉少的網紅經濟現狀,如果這小伙兒是網紅機構培養的,現在早跳槽了。
“我們過去的人員流失率就挺高的,人紅了就想跳槽,哎……”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張孟海2017年上半年就決定不再培養流量明星,轉而挖掘網絡金句,或是依托爆火的網絡神梗進行再包裝。
在張孟??磥?,培養一名網紅需要團隊投入大多精力和成本。而且網紅本身的特性、氣質、才藝、影響力很容易被新的流行替代,生命力太短。而流行金句(神梗)卻不同,它可以通過改編和再創作,復刻成功更多的衍生品,生命力會更長久。他透露,很多經濟公司和營銷團隊都有專人每天泡在短視頻平臺上,對于一些出位、個色的內容(播主)進行挖掘,一旦有值得出手的,就會進行簽約和推廣。
“最近這個‘好嗨喲’,就是一個絕佳的例子?!币驗樾嵊X敏銳,張孟海剛看到這個貴州小伙子的短視頻出現在網上,就在第一時間就讓技術團隊創作了幾條“復刻版”短視頻作品。但他沒有想到,太多個人、機構盯上了這個熱點。
各類版本的‘好嗨喲’幾乎是在兩周時間就充斥了各個短視頻平臺。其中,鋼琴改編版“好嗨喲”,綜合播放量達到了187.1萬;尬舞版 “好嗨喲” 視頻的播放量也超過了50萬。
而在B站上,結合“來了老弟”笑梗的上課罰站版惡搞視頻,播放量高達183萬;即便是將原版與眾多改編創作簡單剪輯在一起的合輯視頻,播放量也達到了37.1萬。
“這就是流量神梗的魅力,而翻版創作的作品也能跟著火起來?!睆埫虾1硎?,如果自己的團隊能夠挖掘或者創造出這樣全網流行、刷屏洗腦的神梗,再通過改編、翻版進行裂變,就能夠捧紅更多旗下簽約的網紅新星。
不過,他感覺自家培養的網紅火了,團隊只能想盡一切辦法去極力挽留。而要是挖掘出一個神梗,團隊卻能利用這個梗衍生出更多的作品,甚至超越原始版本,將更多流行屬性附加在動畫、短視頻、周邊產品上。
“其實‘好嗨喲‘火了以后,很多網友并不在意最初的版本是什么,而是會被很多精彩的衍生作品吸引?!边@些被稱作“萬惡之源”的神梗,所帶來的流量動輒百萬,甚至千萬(點擊和播放),還可以通過不斷地創新、改編加以復刻——洗腦洗進千萬家。 張孟海透露,現在越來越多的營銷團隊和機構都在想盡辦法,試圖挖掘和創造出能夠洗腦全網的流行神梗。
“不行,‘錦鯉’、‘確認過眼神’這些詞都快被用爛了,我們的創意要在2019年一下子就跳出來?!?/span>
晚上十點半,深圳大沖的一座寫字樓依舊燈火通明。在位于十層的一家策劃機構內,創意總監米佳正在和同事開會,討論新的網絡流行金句創意。她告訴懂懂筆記,類似的研討會有時一開就是通宵。
作為一家年輕的創企,這家營銷機構的多數成員都是90后,很善于腦洞大開。團隊中有幾位新聞、劇作和導演藝術專業畢業的年輕人,專門負責在新聞媒體、直播及短視頻平臺上挖掘熱點。不過,今天的探討似乎很艱難,大家仍然難以敲定值得投入成本與精力,在未來幾個月大力推動的候選網絡流行語。
“任何中小規模的營銷機構,只要能夠創造出一句網絡流行金句(梗),很快就能在行業內出人頭地?!泵准岩荒槦o奈的表示,挖掘和創造出金句代表著生意和客戶,更能吸引下一輪投資機構的青睞。
尤其在這個資本更趨理性的寒冬,每一次融資都顯得舉足輕重。因此,挖掘出一兩句能夠在近期登上網絡流行語排行榜的金句,就成了公司全員的目標。
“流行語不一定是笑梗,但一定要非常洗腦,非常特別?!睘榱嗣褰鹁淞餍械囊幝?,米佳研究了過去三年來所有年度網絡流行語及其背后的事件成因。她發現,近一年來將一句平實無奇的詞語塑造成網絡熱詞的,往往都是些平淡無奇的普通人。在她的理解中,這些流量熱點的創造者并不需要具備“網紅”特點,有的甚至是擅長搞怪、獨具特色的“網丑”就行。
“很少見到哪個網紅美女或者明星說了一句話,就成了刷屏的流行語?!泵准驯硎?,在敲定了具有潛力的候選金句之后,還要在經紀公司、相關機構,甚至網絡平臺上去尋找足夠個色的潛力網紅,加以演繹和包裝。
米佳分析,最近火遍全網的 “來了,老弟”,視頻拍攝者和燒烤大姐的原始作品雖然普通,但網上大量流傳的翻版作品,卻有太多機構運作的影子。
“很多都是機構營銷的手法,還有大量推手在支撐熱點事件的裂變?!币虼?,想讓流行語紅遍大江南北,“水軍”力量不容小覷。刷量、轉發所需的成本投入,成了相關機構打造熱點的最大支出。
米佳表示,在過去近一年的時間里,她所在機構共策劃出超過百條候選網絡金句,投入市場運作經費超過了百萬。
然而,與更具規模的策劃機構相比,無論是創作能力還是投入資金,她們都是小巫見大巫,“想挖掘和創造網絡流行熱點,真的是件比培養流量網紅還燒錢的事兒?!彼嘈χ硎?。
那么,在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成本之后,到底有多少所謂金句、笑梗最終能夠流行火爆起來,又會有誰為此買單呢?
“有時候挖掘出十個熱詞,個個都黃了,這才折磨人?!?/span>
熱衷于炒作網絡熱點話題的侯小于,曾在某4A廣告公司任文案。2017年創業后,他一直主抓網絡流行語(IP)的打造,投入過不少成本與精力。侯小于一直堅信,策劃網絡金句或熱門IP雖然很難,但只要抓住一個就能產出難以想象的經濟效益。
只不過,在過去的兩年時間里,他的團隊卻沒能造出真正現象級的網絡金句。有些火了一陣兒,但很快就煙消云散。
“就算我請不來馮唐那樣的大腕兒,創造出一個中年油膩的熱詞,但是我們也是三個臭皮匠、總能賽過諸葛亮吧?!弊尯钚∮诟械嚼Щ蟮?,是打造出來的一些流行語難以觸及用戶、網友的敏感神經,詞句內涵難以被二次傳播。
他的團隊在半年前策劃了一個熱詞——“哎呀,我去”,在他看來,這簡單的四個字,通過“網丑”演繹出的洗腦效果,應該不亞于如今的“來了,老弟”。
“但投入了幾十萬元對相關短視頻和網文進行點擊、評論和刷量,就愣是沒火起來?!焙钚∮诟嬖V懂懂筆記,隨著各類笑梗充斥網絡,用戶和網友們的笑點似乎也越來越高,而且神經敏感點也越來越難以捉摸。
侯小于發現,耗費團隊大量精力、成本挖掘打造出的金句和笑梗,往往難以流行開來。但一些草根達人隨性的吐槽和演繹,卻能在不經意間觸及網友的笑點,成為年度流行熱點,這說明草根力量在崛起。“我先不久參加了一個研討會,會上有一家垂直電商平臺,說要扶植上萬個草根IP,你說市場競爭有多激烈?!?/span>
“錦鯉這種極端個案就不說了,類似佛系、C位、好嗨呀能火起來,真的都是天上掉餡餅嗎?”除了繼續創作新的網絡流行語之外,侯小于幾乎每天都泡在直播、短視頻平臺上,試圖挖掘新的目標。
只要有網紅、達人所說的話(發布的視頻),足夠奇葩和特色,團隊都會想盡一切辦法聯系上對方,提出聯合打造潛力金句或IP,幫助其火爆流行的合作要求。
“但是很多流量達人背后都有推手,能合作的普通個體也極少?!彼J為,如今網絡上任何熱門事件、流行神梗,背后幾乎都暗藏著內容推手。
侯小于分析,表面上看,一些經紀公司和策劃機構都在培養和發掘網紅。但私底下,不少公司都在向打造熱點事件、熱門流行語的方向轉型,以避免被流量明星“綁架”。因此,那一句句流行語,一段段熱門視頻,很多都是機構營銷策劃后的產物。
即便是草根行為,在具備了引流潛力之后,該用戶(IP)也會迅速被收編、商業化,成為相關機構的變現“工具”?!安贿^這樣的例子現在少之又少了,任何流行段子、笑梗和IP,都是機構精心策劃的結果?!焙钚∮诒硎?。
西安軟件開發、西安APP開發、西安軟件外包、西安軟件開發、西安網站建設、電商軟件開發、社交軟件開發、直播軟件開發、西安網站制作、西安區塊鏈開發
一句“來了,老弟”,逗得無數網友們人仰馬翻,一聲“好嗨喲”讓不少用戶被瘋狂洗腦。
在這些魔性十足的網絡流行現象背后,到底隱藏著多少營銷行為,以及商業運作的力量,我們很難一一作出分析。但是,當大眾為這些“熱點”拼命打Call的同時,噴涌的流量也為創作者、內容機構、分發平臺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與影響力。
可以說,熱點難求,但“造”出一個足矣。